1、國外品牌主要有哪些品牌,*?
除了四大顯微鏡品牌自有品牌外,國內常見的還有SPOT、TE0、HAMAMATSU、Andor、PI、Jenoptik、Photonics、Lumenera等,由于價格昂
貴,往往比顯微鏡本身還要貴,多數中低端用戶會選擇國產品牌的代替,還有眾多不為國內用戶所知的品牌,可能是未進入到中國市場,總體
來說進口品牌的顯微鏡相機國內*不足10%。
2、與國外品牌比,國產品牌有哪些優缺點?
國產品牌優勢在于其性價比較高,而且軟件基本是免費的。劣勢在于多數廠家的品牌誠信度低,企業標準不規范、整體技術水平較為落后
,使得整個市場變得混亂。極少數的有實力的廠家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的宣傳,淹沒在魚龍混雜的國產品牌之中或者依靠為國外品牌代工賺取微
薄的利潤。(本消息源自索宏恒業)
3、CCD中,用戶能接受的價位?
滿足用戶使用要求的,當然是性價比越高的越好。國產通常5000萬元左右CCD的產品較為受客戶親睞。 而美國TE0同等象素CCD也只是高了
4000元.但是軟件的功能卻是獨樹一幟。
4、國產CCD廠家跟國內顯微鏡廠家的合作狀況?
國產顯微鏡廠家除了少數有自主研發CCD、CMOS相機的,例如北京索宏CCD,其他廠家均無此方面的實力,或者尚未意識到顯微鏡成像在產
品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。通常的顯微鏡廠家均以貼牌生產為主,或者用民用攝像頭模組方案自行改裝,這樣生產的產品質量不敢恭維。
總的來說,國產顯微鏡廠家和CCD廠家的合作還是很親密的。但是,大部分國產顯微鏡廠家對顯微鏡相機了解的非常少,認為顯微鏡相機
非常簡單,多數是以采購方的強勢姿態向相機廠家購買定制產品,只有極少數較大規模的顯微鏡廠家意識到了數碼攝像復雜性(融合了物理光
學、光譜學、電子、通訊、機械、自動化、工業設計、軟件、生物學等眾多學科)和重要性,會聯合相機廠家展開系列產品的整合,一步
進入了顯微鏡行業真正意義的數碼時代,將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其后。例如:多輸出模式數碼顯微鏡一體機、全自動顯微鏡和基于顯微鏡原理的
自動化檢測設備就是顯微鏡行業的新一代亮點產品。
5、國產CCD在生物顯微和工業顯微鏡兩個用戶市場,那個份額會大些?
從數量上來看,工業上的應用份額較大;從價格上來看,生物領域對圖像質量更為嚴苛,通常選配高價位的專業級產品為主,所以產值方
面與工業領域可謂平分秋色。
6、CMOS相機和CCD哪種的銷售好些?
因其價格因素和適用的用途不同,CMOS相機和CCD相機的*差距很大,CMOS相機占據了2/3以上的*。隨著CMOS成像技術的飛
速進步,CCD產品的*將會進一步萎縮,或者向更的應用領域發展。
7、國產“制冷”型CCD的真實狀況?
嚴格意義上說,國產冷CCD都還處于試驗階段,目前為止,沒有形成正真意義上的“制冷”產品。一些廠家盲目的推出“制冷”產品,大
肆炒作“制冷”概念,實際上是對尚不成熟的顯微成像市場的又一次嚴重的傷害。而TEO的相機應用在GE 西門子等醫療器械的CCD,效果非常
理想,就單說GE 和西門子的選擇,就說明TEO質量是有保障的。
個別商家為了追逐短期的經濟效益而欺騙、傷害消費者。這種做法的結果只有一個,使用戶對國產“制冷”再一次失望,進而導致對“國
產”產品的再一次產生信任危機,對行業發展再次制造助力。
很多用戶很關心產品是否制冷,而沒有關心過制冷的作用是什么。很多廠家就在這個地方大做文章,在產品上簡單的加一個半導體制冷模
組便號稱研發出了“制冷”CCD,其實,這種所謂的“制冷”CCD并沒有達到“制冷”所要實現的目的。
制冷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帶走CCD在工作時產生的過多熱量,從而降低圖像的熱噪聲,使圖像的畫質保持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上。
然而,引入制冷模組,勢必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物理效應,低溫結露問題就是其中一個,為了抑制噪聲,必須要有足夠的制冷功率,制冷量
大了,就會使空氣中的水分子凝結,附著在被制冷的器件周圍,尤其是電子部分,氧化、短路是zui常見的故障因素。
再就是制冷電路本身的高頻干擾對CCD處理電路的影響。還有熱交換散熱問題,都需要很精密的設計和加工能力。所以真空隔絕技術、電
磁屏蔽技術、快速熱交換技術都成了實現“制冷”CCD的技術難點。
但是大部分尚不具備克服這些技術難題的廠家卻“另辟蹊徑”,輕易的繞過了這些技術瓶頸,辦法就是,降低制冷功率,使制冷量不足以
產生結露,然后虛標參數。這樣,產品既能正常工作,又擁有了“制冷”功能。實際上是將“制冷”做成了“散熱”或者是“耗電”。因為這
種級別的制冷效果對于CCD噪音抑制方面的作用甚微,甚至可以忽略不計。制冷電路引入的干擾噪聲更有可能超過了其制冷所能降低的噪音數
量。尤其是用USB供電的制冷產品,則*是偽劣產品。
根據大量的試驗數據顯示,此類的“制冷”相機在打開制冷模式和關閉制冷模式,圖像噪聲統計數據幾乎沒有變化。
國產的制冷CCD尚未成熟,用戶多處于被教育的階段,只有整個行業形成了誠信機制,受人尊敬的產品才會不斷的走向更寬廣的市場。